【mediopassive voice 】聽見一棵樹倒下的聲音
文法的使用有兩種,一種是限制,一種是解釋
例如最近學生問我這個句子
Our products sell faster when the temperature drops.
她的主管特地回她一封email,「提醒」她:...are sold faster...才對
她直覺原句沒問題,於是用我們上課談過的方式找了一些母語使用者的例句(同樣是sell faster),拿去跟主管請教,主管略過證據,跟她說這個要用passive voice,最後補了一句「不然你可以去問你英文老師」
如果採用 #全知視角 來看待學過的文法,你會以爲自己已學會語言的全貌,很容易因此限制了語言的使用,而全知視角其實是個幻覺,面對不斷演化的語言行為,文法永遠只能追著變化跑,文法是為了了解更多、解釋更多而誕生的分類,文法永遠留有一個位置給「未知」,採用 #未知視角 的文法學習者,會更能接受違例的存在,如果你學會認真看待違例,你就越能逼近真確。
然後瓦老師的回答如下
除了大部分人熟悉的active voice(主動語態)與passive voice(被動語態)以外,英文還能夠切分出更細緻的mediopassive voice來,英語裡只有些許的動詞語意(這類動詞也有類別名稱:ergative verb)能夠表現這樣的中間語態,例如
The book reads like a manual for deception.
書雖然該是「被讀」,但出現在mediopassive voice的語態中,它也同時「主動」影響了讀者的感受,同樣的例子還有
This kind of content shares well on social media.
The wine drinks smoothly.
The window opens easily.
你聽不見遠方一棵樹倒下,並不代表森林裡什麼也沒有發生
樹倒下時擠壓了空氣分子的排列,引發了震動,你的耳膜受到刺激,傳遞了神經訊息到腦裡,森林裡的巨響只是樹倒下時你能察覺的一種世界事件,你無法察覺的還有很多,你聞不到樹倒下的味道(但狗狗可以),你測不到樹倒下的音波變化(但蝙蝠可以),全知視角容易限制你,未知視角提醒你要多蒐集,慢慢拼湊真確的樣貌
#語言選物 #文法